评美国大选中的“布莱德利效应” 特朗普民意下挫10个基点 2016年结局却历历在目

2020-06-12 15:00

FX168财经报社(伦敦) 周五(0612),半岛电视台周四给出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如果美国大选明日举行,现任总统特朗普很可能失利,然而明天并非美国大选日。

文章指出,至少从世界公共民意调研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度过了相当可怕、极其不好的一周。

525日明尼阿波利斯州非裔佛洛依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以来,对特朗普的民意调查统计已经满满一套,且数据糟糕。

Gallup网站显示,特朗普5月支持率下挫10个基点,至39%,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则在全国范围内平均领先10个基点,同时在主要大州的民意支持上也领先10个基点。

美国政治学家Larry Sabato67日的推文中表示,从华尔街期刊和NBC数据显示,有53%的美国人并不满意特朗普的执政,47%强烈反对,这是相当之高的比例,整体看,拜登以49%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7个基点。

分析认为,特朗普在疫情期间的讲话,推文和行动,以及对弗洛伊德事件上的回应,都令其在老年人群和白领阶级中的支持率下滑。青年群体更加支持拜登,女性选民尤其反感特朗普,目前特朗普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低于拜登25个基点。

种族歧视与内乱VS“布莱德利效应”

在本周的报道中,我们曾刊登了班农对2020年美国大选的一些看法,认为中美关系将是11月大选博弈的核心。

而在当前的美国国内动乱中,加剧特朗普民意下挫的两大因素----种族歧视与内乱也同样是左右11月大选的关键。

警察暴行与种族歧视似乎令挑战更为棘手。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1964的美国民权法案可能推进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进步,但存在于美国社会中的旧观念仍难以彻底剔除,种族歧视也恰恰留在社会的部分角落中。

政治学家对这类向选民撒谎的行为,称之为“布莱德利效应”(Bradley effect)

这一术语以洛杉矶前市长Tom Bradley而得名,故事背景是1982年,Bradley作为唯一的一名黑人候选人,参加加州州长竞选。

虽然投票前的民意显示,其在众多候选人中遥遥领先,但最后结果却与民意完全相反,Bradley最终输了那次竞选。

这一现象解释了一些白人候选人将在投票前对种族问题予以撒谎的事实。

不过有研究机构表示,动乱可能对社会文明的推进起到帮助作用。

1968年美国大选后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示,1968年出现的普遍的暴力动乱,可以说是2020年前的过去50年里最动荡的一次,却将民意引入共和党阵营,使得选举结果有利于尼克松总统。

然而这一次可能不同,社交媒体广泛的报道已经令美国民众无法忽略暴力执警的事实,示威者可能不再信服于候选人的承诺,转至需求对美国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改变。

因此在民主党们宣称自己在当前局面中明显脱颖而出时,也需要反思是否选民们会想起2016年大选的场景,当时RealClearPolitics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的支持率还低于希拉里68个基点。

而在201610月来临时,希拉里在大部分的民意调查中支持率仍领先于特朗普,但结果却最终反转......